牛(BVDV)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类重要的传染性疾病,给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不仅可以产生多种临床症状,并且能降低感染牛只的免疫力,从而继发感染其它病原,大大增加了牛只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持续性感染牛只可能并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却是重要的病毒传播源,为疫病防控带来很大困难。
二、急性BVD
急性BVD是BVDV感染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高,致死率低。但某些毒株还可引起急性致死性疾病,死亡率达17%~32%。急性BVD牛表现为体温高达40℃,持续2~3天并伴随过性白细胞减少。
母牛:怀孕期间急性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可引起犊牛产生先天性PI,亦能引起胚胎的早期死亡、木乃伊化、先天性异常或死胎甚至引起母牛流产。一般每初生100~1 000 头犊牛中可能有 PI牛。
初生犊牛:一般表现的临床症状比较温和,但有时也会发展成为严重的疾病。感染牛只表现为轻微发热、流鼻涕、食欲废绝及白细胞减少等,口腔会出现浅在性的溃疡或糜烂,奶牛表现为产奶量的下降。
急性感染BVDV时,病毒的复制主要位于上呼吸道和淋巴样组织,可导致白细胞数明显减少,单核和多核白细胞功能降低。其可通过耗损宿主的白细胞数及抑制白细胞的功能从而促进了其它传染因子的复制和扩散,最终导致感染动物产生严重疾病。接种含BVDV的生物制品也是引发动物发生急性BVD的可能原因之一。
二、粘膜病
黏膜病(Mucosal disease,MD)是牛病毒性腹泻的最严重临床类型,目前认为MD是持续感染的继续,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致死率几乎为百分之百。主要表现为腹泻、脱水、白细胞数减少、流涎、流泪,并可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几天内就会死亡。
如何区分腹泻和BVDV感染:区分腹泻是由于感染BVDV或是因饲喂、管理不当造成的胃肠道疾病引起的,腹泻主要通过观察其是否出现间歇性腹泻和渐进性消瘦且口鼻、趾间溃疡,若出现则为感染BVDV。
三、持续感染与免疫耐受
持续性感染(PI)是BVDV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PI牛是牛群新发BVD的主要感染源,一旦发现应立即淘汰。引起该类型是由于妊娠母畜在怀孕早期通过子宫感染BVDV。由于此时的胎儿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此时胎儿机体不能识别BVDV而产生相应抗体。感染牛体内缺乏BVDV的抗体,其处于免疫耐受的状态。而这种免疫耐受是高度特异的,对抗原性不同的BVDV可产生免疫应答。PI牛可终生带毒、排毒。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PI牛?
1.如果母牛在配种时体内缺乏BVDV抗体或抗体中和能力不足,就容易被感染而产生PI犊牛。
2.PI种公牛精液内的BVDV也会造成易感受精母牛的感染。
多数PI牛只表现为外观健康,但部分PI犊牛可能出现早产、死胎、先天性缺陷或发育不良,顺利出生者表现为嗜睡、哺乳困难,有些则因缺乏对疾病的抵抗力而死亡。邓明亮等人对我国北方地区400 份牦牛血清和440 份肉牛血清分析发现,BVDV抗原阳性率为0.71%,牦牛和肉牛群的PI牛检出率分别为1.09%和0.77%。
四、繁殖障碍
BVDV是致牛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之一。母牛在受精时或在胚胎发育早期至中期感染BVDV可引起母畜不孕、木乃伊胎、弱胎、死胎或死产。PI后备牛的生长发育滞后于健康后备牛,因为PI牛的生长发育缓慢常常被称为“僵牛”。出现PI牛应该给予淘汰,因为PI牛的生长发育缓慢且易发其他疾病。
调查表明:后备牛感染BVDV可引起发育不良,后备PI牛平均比正常牛轻83.67 kg,月增重较正常牛少4.9 kg,18 月龄以上PI牛的繁殖率仅是16.7%,正常牛是83.3%。在调查观察期间,PI牛7 头死亡,1 头因屡配不孕而淘汰,观察期间PI牛的淘汰率达到15.69%。
五、混合感染
牛感染BVDV后,不仅BVDV对机体造成损伤,其产生的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可加剧机体继发感染的程度。BVDV对1型牛疱疹病毒(BHV-1)有协同作用,可增高呼吸道的发病率,感染性肺肠炎,加剧轮状病毒肠炎,牛支原体和BVDV是对抗生素治疗不应答的最常见抗原。
数据显示:牛只单独感染BVDV,其肺部损伤百分比为2%~7%,单独感染巴氏杆菌肺部的损伤百分比为15%,而两者混合感染的肺部损伤百分比高达40%~75%。牛场一旦发生此混合感染每天都会出现死亡病例并呈现迅速蔓延的趋势。BVDV与犬新孢子虫混合感染是导致牛场奶牛流产的主要原因,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