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奶牛防疫工作是奶牛养殖的关键,工作的好坏影响着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随着奶牛养殖现代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我国奶牛养殖也越来越重视防疫工作, 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日常的防疫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小规模的奶牛养殖企业。针对我国奶牛养殖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提升我国奶牛养殖整体防疫水平。
1 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奶牛养殖场的现代化和集约化发展起步晚、迅猛,因此往往在养殖场防疫条件、养殖人员防疫观念、技能和奶牛养殖卫生防疫制度构建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制约着我国奶牛养殖防疫工作的开展。
1.1 养殖场所不符合动物免疫条件
在养殖场的选址、建设布局和免疫设施设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养殖场建在离人口聚集区很近(不足 500m ) 或者靠近主干道路。场区、生产区的出入口消毒池和消毒衣的配备不够合理,生产区里面的清洁道和污染道没有分开。除了一些大型的奶牛养殖场外,很多小型的养殖场防疫设备设施配备不全、缺乏配备疫苗冷藏 (冷冻) 设备,缺乏消毒、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也没有单独的引入奶牛的隔离舍和患病奶牛的隔离舍。
1.2 养殖人员防疫观念不够和技能不足
近些年来,我家在涉农惠农方面支持力度增大,投入项目和资金也在不断增加,一些投资者虽然是养殖门外汉,但是是冲着项目资金而来,投资搞规模奶牛场建设,想赢得更丰硕的效益,而对如何养牛,如何管理却没有经验。
因为疫病带来的风险等相关知识缺乏,只懂得建好养殖场获取到项目资金,或着将牛饲育好,多产奶,多下犊那就将带来经济效益, 对因日常的防疫工作意识不到位,而存在的隐患根本不关注、 不重视,在落实卫生防疫措施上怕花钱,不投入,不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去执行,甚至应付了事。
1.3 缺乏科学合理的奶牛养殖卫生防疫制度
在奶牛养殖的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 养殖场没有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或没按免疫程序执行。养殖户多因担心检疫造成自己的病牛被捕杀而不配合或逃避检疫,导致一些疾病的检疫净化不到位。没有严格、 细致的消毒制度, 很多养殖场在日常管理中,对消毒次数、消毒方式和消毒药物的选择等操作混乱。
很多养殖场为了节省费用,没有开展疫情的日常监测或者部分开展,出现疫情偷偷治疗而不上报,造成主管部门对奶牛疾病的发生情况掌握不准确。乱排污水、 乱放粪便和随便丢弃死牛的现象时常发生,导致交叉污染现象时常发生, 容易引发大疫情的爆发。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国奶牛养殖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众多问题, 提出相应合理的解决对策,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整体防疫水平的提升。
奶牛养殖场在进行选址的时候应当尽量远离人口聚集区域和主干道路,防止人畜的交叉污染造成疫情的发生。在养殖场区的出入口和各栋舍入口处应当设置足够宽的消毒池,并及时更换消毒液,并在生产区入口设置更衣消毒室等。生产区域的清洁道和污染道应当进行分开建设,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
提高乡村兽医的待遇,增加片区兽医人员数量。配备足够的先进防疫消毒设备,最好拥有疫苗冷藏设备和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等, 防止乱排放的现象的发生和死牛的乱扔。为杜绝交叉污染的发生, 设立独立的引入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
在提高防疫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奶牛养殖人员的防疫观念和技能,才能更好的做好奶牛养殖防疫工作。原有小户的养殖人员大多为农民,文化知识程度低, 在养殖上更多注重的是赚钱,而对于奶牛养殖防疫方面则不关心甚至不懂,因此,首先要转变养殖户的防疫观念,然后再通过对养殖户进行大量奶牛养殖防疫工作技能的培训。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不但转变他们对于防疫工作的陈旧观念,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防疫工作技能。同时,要加强奶牛养殖区的兽医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对于奶牛疾病防治知识理论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加强兽医人员与养殖场的交流,一来可以及时了解奶牛养殖的情况,同时又能在实践中提升兽医人员的防治技能。
因地制宜,制定适应我国的科学合理的防疫程序,并通过培训会议传授给养殖场, 并对养殖场日常的防疫流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于国家制定的包括动物疫病免疫、“两病” 检疫、 驱虫、 隐形乳房炎监测、蹄部保健等在内的检测项目, 相关部门应当进行严格的强行检测。
对于养殖场药物选择、消毒方式和消毒时间等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督促养殖场对于疫情日常检测工作的开展,防止因养殖场瞒报病情带来的疫情传染和爆发。加强养殖场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包括日常的生产污水、粪便和病死牛,杜绝乱排乱放和死牛胡乱丢弃等,以此防止病菌的流动传染。
养殖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消毒制度,进出养殖区应当进行消毒,包括进出人员、 车辆和奶牛等。建立奖惩机制,对工作防疫实施好的企业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对防疫工作不到位企业督促进行整改,对不执行整改或者整改不力的企业进行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