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走出杨凌看示范采访团来到了甘肃省灵台县百里乡稔沟现代肉牛产业示范推广基地,基地总占地面积2159.85亩,其中建设用地129.9亩,已建成标准化牛舍10栋,存栏育肥牛6000多头,饲草种植用地2029.95,已在当地对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5400头,是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

杨凌秦宝进灵台 品种改良抓技术

记者团首先来到了秦宝甘肃灵台现代肉牛产业园近年来,灵台县畜牧局局长姚德忠介绍说近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杨凌农高会搭建的平台和秦宝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杨凌秦宝牧业的模式进行学习和模仿,使灵台县的牧业走上了正轨,品种得到改良,技术得到提高,产业结构得到升级优化使灵台县牧业的发展有了重大的进步。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牛产业按照建设“全省农区优质肉牛繁养基地”的目标定位,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的发展路子,狠抓了规模养殖、品种改良、科学饲喂、疫病防治等关键环节,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产业效益明显提升。这几年,全县牛饲养量、出栏量分别达到17.54万头和6.32万头,实现养牛收入1.53亿元,人均收入达67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7%。二是科学养殖步伐加快。灵台县累计建成黄改冻配点38个,青贮窖26.2万立方米、玉米秸秆饲料加工点74处,建设暖棚牛舍2.4万间36.72万平方米,黄改冻配等科学实用养殖技术应用率显著提高。三是良种繁育体系正在形成。经历了从二元到三元、从三元到多元的品种改良过程,探索建立了适宜的改良模式,确立了以南德温肉牛为主的冻配品种,提升了灵台县肉牛品质和牛产业综合效益。四是规模养殖迅速发展。在灵台县建成肉牛养殖小区(场)33处,其中灵台县康庄牧业公司被列为“国家级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和“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甘肃金旸畜牧发展有限公司被列为“省级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规模养牛达到3.71万头,出栏1.3万头,分别占灵台县牛饲养量和出栏数的24.2%和31.4%。五是技术服务体系渐趋完善。近三年来,对灵台县1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进行了全面新建,配备了必要的仪器设备。连续3年为乡镇畜牧兽医站招聘技术人员30名,有效解决了办公条件简陋和服务力量薄弱的问题。


秦宝公司新型养殖模式是一种称为“寄养代繁”的扶贫生产模式:通过政府协调银行贷款担保,秦宝从国外进口一头牛3万多,投放给群众是一头1万7千块钱。投放下去的都是带犊母牛繁育的犊牛由秦宝公司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回收,进行集中育肥开发。农户从小牛犊身上一年能比养普通牛多收到3千到4千块的收入。其中原因有两点:其一由于秦宝公司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回收。其二新品种的小牛犊比普通的小牛犊重75公斤到100公斤。另外秦宝牧业公司向优先贫困户投放优质能繁母牛,同时为贫困户提供担保获取银行贷款作为母牛投放押金,并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扶持贫困户发展牛产业。同时也解决了当地的将近100人的就业情况,养殖场消化了当地的麦子、麦秆7千多吨玉米3千多吨。

从灵台县肉牛示范推广基地出来,来到了一位当地的繁殖大户的肉牛养殖场,养殖场的老板柳场长介绍说:“这个养殖场是从2015年5月份开始投产,11月和秦宝签订协议投产了117头安格斯母牛,现在养了6个多月了牛犊基本上已经都产完了,到了11月份就可以交易了,现在牛犊能够交易的是105头,每头牛能比普通牛多挣3千5百块左右。”

养殖户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养殖贷款难。一方面他们缺少有效的可供抵押的物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又强调抵押担保。现在好了,由企业提供担保,养殖户贷款不再难。柳场长就通过秦宝牧业的担保,在银行贷得190万元。有了这笔资金,他就可以向企业交押金,扩大“寄养”规模。他已经开始憧憬未来的好日子了。

“企业 农户银行”的模式让企业的繁育规模得以良性扩张,既帮企业盘活了资金,提升了企业效益,也实现了产销对接,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可以说,该模式走出了一条多方合作联动发展的新路,真正实现了多头受益,和谐发展。(见习记者 黄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