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易智造    原创工厂------------------

现在看来,行业中的“中产阶级”越来越少,两极分化越来越突出。这正是一个行业不断成熟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最后,通常都是集中度越来越高,投资机会越来越少,资本和人才开始寻找下一个机会。

 

农牧行业有其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从业人员多、从业人员学历平均水平低。在过去的几十年,小并不代表一定弱,因为在很多领域,“小”由于成本可能更低、更灵活,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反而是强者。如早期的养殖业,因为固定资产投入、折旧、人员工资、责任心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所以,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但今天,显然变天了。

今天,哪些群体是弱势群体呢?他们又应该朝着什么方向走下去呢?

 

一、中小型饲料企业

过去,中小型饲料企业灵活度高,所以,虽然销量并不算多,但很有生命力。今天,显然中小企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压力主要来自于:

 

●三大压力

1、采购能力不足

对于全价料来说,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采购方面已经捉襟见肘,尤其是本轮豆粕上涨,很多大企业在用着2600-2700/吨的豆粕,而一些中小企业则高达3500。出现这种现象,多数是因为中小企业的采购实际上1-2个人在做,或是老板、老板亲戚,他们很多是半路出家,在复杂而多变的行情下,信息来源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踌躇不决,总是失去机会。

 

2、难以吸引人才

“庙小招不来大和尚”。过去,中小企业在学校招人的时候,大企业挑剩下才有机会,而现在,越发艰难了,当然,它们也不愿意招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慢慢培养了。以前,中小企业要想招到高端人才,必需付出更高的待遇甚至是股份,但现在效益下滑,销量下降,销售难度加大,加上没有了过去的毛利率来支撑,想吸引优秀的人才更难了。

 

3、资本不足

2015到现在,大型饲料企业投资产业链或拓宽业务链条的趋势明显,而中小企业则很少有这样的举动,多数是受资本不足的限制。经过2014年的一波饲料企业升级改造潮,很多企业倾其所有才把硬件升级到现在这个样子,而市场突变,能否收回饲料厂的投资都是未知数,更不要说做新的投资了。在两年前,一个良好运营的全价料厂子(一条线)还可以租个200多万,到2016年,转眼之间只能租个50万左右,从这一侧面可以反映出中小企业的困局。

 

●出路探索

1、与规模养殖场股权置换

中小饲料企业有销售压力,规模养殖场有饲料消费需求,这个时候,的确到了可以认真谈合作的时候了,只要价值观接近,能够有一颗真诚合作的心。前段时间,很多企业提出了“代工”的合作理念,但猪场并不买账,主要还是因为双方缺乏互信,没有互信就很难有深度的合作,而且没有契约的合作,随时可以被对方抛弃。

 

2、小众领域

在大宗饲料领域,大企业明显更具优势,尤其是全价料方面。现在,在肉鸡全价、蛋鸡全价、常规水产、奶牛料等领域,中小企业的空间已经很小了。而在肉羊、育肥牛、甲鱼、鹌鹑、土杂鸡、宠物饲料等小众领域,依然有一定的空间。

 

3、专业代工厂与直销

如果采购和规模优势都没有,在现阶段,做好专业代工厂(给用户而不是业务员团队)和直销不失为权宜之计。如今,人海战术再也不适合当下的竞争,先把流通环节的费用降低,是弥补采购和规模不足的举措。

 

二、散养户

散养户的退出速度惊人,以至于很多以散养户为目标客户的企业和经销商措手不及。说这个群体是弱势群体,绝不为过。很多散养户发展起来了,成为专业户、小型场,甚至是大型场。但大部分还是只能退出,观念落后、规模太小、硬件简陋、资金不足成为四大主要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缺乏组织化,也就是在经营的过程中,缺乏组织的引导和帮助,其实,散养户并非没有机会。

 

●出路探索

1、特色养殖

大宗养殖拼的是规模,很显然不适合散养户。但也有一些品类并不适合规模化。如:土猪、土鸡、生态养殖、特种养殖等是最适合散养户的领域。在很多地区,规模不大,但颇有特色的养殖不仅可以生存,还可以很好的发展,甚至产品供不应求。

 

2、合作养殖

合作社本身的作用就是聚合资源,抱团取暖。2006年,国家颁布了《合作社法》,就是为了解决农民生产经营散、乱、小的情况,希望通过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改善这种状况。但很可惜,国内的合作社发展不尽如人意,未能实现当时的初衷。

 

不过,随着经销商群体经营压力空前和一些产业链企业扩张的需求,农民合作社面临又一轮的发展良机,有能力、有实力、有合作精神的经营者,不妨组织一个合作社,带领大家走合作养殖的道路,一样有未来。君不见,很多产业链企业的模式是“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吗?关于农民合作社,我们做了大量的实践,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未来,我们会专门撰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