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试验选用48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分4组,每组12头。对照组TMR不添加苜蓿;试验Ⅰ组在与对照组精粗比相同前提下添加2kg/d优质苜蓿替代部分羊草和玉米青贮;试验Ⅱ、Ⅲ组分别添加4、6kg/d优质苜蓿替代部分精料,探讨不同比例美国苜蓿对奶牛泌乳性能、消化代谢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奶牛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乳脂率随着苜蓿添加量增加而增加(P<0.05),试验Ⅰ和Ⅱ组乳干物质、乳蛋白和乳糖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对照组与各试验组间氮平衡及氮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NDF和ADF表观消化率随苜蓿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试验Ⅰ组白球比最高(P<0.05)。综上所述,TMR中添加一定比例优质苜蓿干草可以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改善乳品质、维持奶牛良好的健康状况,其中添加量为2kg/d效果最佳。
苜蓿是一种重要的优质粗饲料,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胡萝卜素、叶黄素、钙、磷、异黄酮类物质,可消化纤维含量高,营养平衡而全面,被世界上誉为“饲草之王”,是饲养奶牛不可缺少的优质粗饲料。用苜蓿饲养奶牛不但可以明显改善牛奶质量,提高乳脂和乳蛋白率,而且对高产奶牛维持其产奶量有较大作用。
有试验表明,我国许多奶牛场TMR能量不足已成为影响牛奶产量的重要因素。如果简单的提高精料的使用量来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可以较快的提高奶产量,但却容易造成瘤胃环境恶化,导致奶牛瘤胃酸中毒、蹄病和真胃变位等疾病,从而影响牛场经济效益。对此,使用优质粗饲料替代部分精料改善日粮精粗比例,可能会是一个较好的解决途径。
近年来,美国进口苜蓿凭借其较高的相对牧草饲用价值(RVF)而引起关注并加速进入我国市场,但其实际的应用效果以及合理的添加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试验旨在探讨TMR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美国苜蓿干草对奶牛泌乳性能、消化代谢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以此确定其合理的添加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日粮
选用48头体况良好,平均胎次为2.3胎,产奶量为(21.7±4.2)kg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苜蓿干草购于美国Anderson公司,其营养成分见表1。试验期间奶牛的基础日粮组成和营养成分见表2。
注:产奶净能(MJ/kg干物质)=0.5501 × 消化能(MJ/kg干物质)-0.3958,能量消化率(%)=91.6694-91.3359(ADF/OM)
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将48头奶牛分为4组,每组12头。对照组不添加苜蓿(自由采食TMR),试验Ⅰ组在日粮精粗比与对照组相同的前提下添加2kg/d优质苜蓿替代羊草和玉米青贮,试验Ⅱ、Ⅲ组分别添加4、6kg/d优质苜蓿并根据能氮平衡相应的替代1.74kg/d和3.48kg/d精料。奶牛每天饲喂3次,在自由采食过程中进行管道式挤奶(04:30、12:30、20:00)。预试期15d,正试期50d。
1.4 样品采集与分析
1.4.1 粪尿与饲料样品
正试期第47d开始从每组中选择3头奶牛连续3d全收粪尿。分别准确称量每头牛每天的排粪、尿量,混合均匀后取样。收集好的粪加入1/4粪重10%的酒石酸混匀,65℃烘干回潮,制备风干粪样以备分析。为防止尿样的腐败分解,在集尿桶中预加10%的稀盐酸200mL,4层纱布过滤取样,-20℃冷冻保存。
同时收集TMR饲料和剩料样品,在65℃烘箱中烘48h,测定干物质含量,并记录采食量,剩料量控制在采食量的5%~10%。按照AOAC的方法测定饲料和粪样中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Ash)以及尿氮含量。按照VanSoest等的方法测定饲料和粪样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
1.4.2 血液与奶样
经过15d的预试期后每隔10d测一次产奶量并收集奶样和血样。奶样按早中晚4∶3∶3的比例收集50mL奶样2瓶,其中一瓶加入重铬酸钾后立即送到北京奶牛中心检测乳常规(乳干物质、乳脂、乳蛋白和乳糖);另一瓶奶样立即-20℃冷冻,用于测定尿素氮含量。血样是在奶牛晨饲前通过尾静脉采血10mL,3000r/min离心10min分血清,-20℃冷冻保存。血清样品送往北京华英生物技术研究所测定血清中尿素氮、白蛋白、球蛋白和β-羟基丁酸浓度表示。
1.5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xcel2007整理,采用SPSS17.0软件中Duncan's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不同比例的优质苜蓿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由表3可见,试验Ⅰ组奶牛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乳脂率随苜蓿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Ⅱ和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干物质、乳蛋白、乳糖和牛奶尿素氮(MUN)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Ⅰ和Ⅱ组干物质、乳蛋白和乳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其中试验Ⅰ组的各乳成分含量最高。
表3 添加优质苜蓿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2.3 添加不同比例的优质苜蓿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5可见,血液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β-羟基丁酸(BHBA)和尿素氮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Ⅰ组白球比(A/G)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
3 讨论
3.1 添加不同比例的优质苜蓿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本试验在日粮精粗比相同的情况下,试验Ⅰ组(添加2kg苜蓿)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美国进口苜蓿与羊草和玉米青贮相比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日粮粗蛋白质含量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添加苜蓿可以增加小肠内过瘤胃蛋白质的数量,这可能是提高产奶量的主要原因。
但随着苜蓿添加量的增加(试验Ⅱ和Ⅲ组),产奶量有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试验Ⅱ和Ⅲ组精料饲喂量减少所致。随着苜蓿添加量的增加,乳脂率显著增加。
由于奶牛在泌乳期间乙酸是合成乳脂的主要前体物,当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上升时,瘤胃内纤维分解菌占优势,这使挥发性脂肪酸(VFA)中的乙酸比例上升,从而乳脂含量提高。苜蓿干草粗纤维成分中含有较多的NDF,适量的NDF不但对健康有利,而且可以提高乳脂率。
同时,苜蓿干草中含有丰富的烟酸,烟酸是辅酶I和辅酶II的重要组成成分,这都利于乳脂合成。另外,MUN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奶牛的健康,对评价奶牛饲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通常情况下一个正常的牛群其平均MUN浓度在6~20mg/dL,最佳浓度为7~12mg/dL,小于7mg/dL表明日粮粗蛋白不足或瘤胃降解与非降解蛋白不平衡。
本试验各组MUN浓度均于国外水平,这可能是因为日粮中粗蛋白含量偏低,或者日粮配比达到很好的瘤胃能氮平衡,大于12mg/dL表明日粮粗蛋白过量或瘤胃可发酵NFC不足。本试验各组MUN浓度均在合理范围之内,说明日粮配比达到很好的瘤胃能氮平衡。
3.2 添加不同比例的优质苜蓿对日粮消化率和氮代谢的影响
本试验中,各组奶牛的氮平衡均为正值,表明日粮中有足够的能量来满足产奶需要,因为氮的沉积过程需要能量的支撑。
另外,NDF表观消化率随着苜蓿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可能是因为苜蓿属易发酵干草,其在瘤胃的降解率较高,而较低精粗比的日粮会改善瘤胃酸碱环境,有利于消化粗纤维菌群的增殖等,进而促进了粗纤维的消化。
3.3 添加不同比例的优质苜蓿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血液中白蛋白和球蛋白浓度主要反映奶牛的肝脏损伤及其免疫情况。在肝功能正常情况下,白蛋白要高于球蛋白,A/G正常值范围在1.1~2.2间波动。本试验各组奶牛血液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浓度差异不显著,但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表明奶牛健康状况良好。
β-羟基丁酸(BHBA)是能量代谢的产物,作为判断奶牛酮病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血液中BHBA浓度高于2.0mmol/L,牛就有可能发生酮病[10],并且越是高产奶牛,酮病的发生率越高。本试验中各组奶牛血液BHBA浓度远低于2.0mmol/L,表明奶牛均没有酮病症状,健康状况良好。
4 结论
TMR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美国进口苜蓿可以显著提高奶牛奶产量和乳脂率,有改善乳品质的作用;随着苜蓿添加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NDF的表观消化率,但对奶牛氮平衡和氮效率没有影响,均能维持奶牛良好的健康状况。综合判断,在苜蓿添加量为2kg/d时,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