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饲料生产国。2015年全球饲料产量近10亿吨,总产值4600亿美元,我国突破2亿吨。2015年全球饲料总产量9.955亿吨,禽料4.39亿吨,占44%。我国饲料总产量突破2亿吨,猪料8350万吨,占42%。

  2、近年来,我国饲料安全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饲料安全造成经济损失数百亿元,间接损失上亿元。

  3、据FAO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25%的农作物受到霉菌毒素污染,2%因污染严重而失去价值,造成数千亿美元损失。饲料及原料中霉菌素素污染对畜牧业的影响巨大。美国因霉菌毒素造成的损失达14.4亿美元/年,我国损失更大,达150亿元/年。

  4、世界上有超过20万种真菌,包括霉菌、酵母和蕈类。400多种霉菌毒素已被鉴定,每年不断有新的霉菌毒素被发现,大多数毒性知之甚少。饲料及原料中常见的霉菌主要是仓储霉菌(曲霉菌)和田间霉菌(镰刀菌、青霉菌),污染普遍、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有6种。

  5、6种常见的霉菌毒素为:AFB、ZEN、OTA、DON、T-2、FB。另外还存在隐蔽性霉菌毒素,霉菌毒素与一些强极性物质生成天然共轭型霉菌毒素,隐蔽型毒素本身无毒,但在动物体内可代谢成有毒物质。几种典型隐蔽型毒素:DON-3G、ZEN-14G、T-2-3G等。发现ZEN-14G在体内完全转化成ZEN,毒性很大。美国已将D3G/DON作为小麦抗赤霉并毒素的重要评估指标。欧洲将D3G列入例行监测对象,并指出其ADI与原型等同。

  6、霉菌毒素污染是全球性的,采集8271个样本,来自75个国家,进行了31492次分析,全球超过60%地区畜牧业生产遭受霉菌毒素严重威胁,北美、中国以及东北亚是污染最严重的地区。84%样本至少含有一种霉菌毒素,超过50%样本含有一种以上。56%样本DON含量超标,21%样本FB超标(>500ppb),DON、ZEN和FB是三种污染最严重的霉菌毒素。

  7、奥特奇2012-2015年检测饲料样本超过10000份,来自80多个国家,50中不同饲料样本。采用UPLC-MS/MS,可检测38中霉菌毒素。97%样本被霉菌毒素污染,平均每个样本6种霉菌毒素。超过70%的样本含有DON和FB,是污染最严重的两种毒素。

  8、建明工业2015年报告。我国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概况,样本944份,ELISA检测,DON、ZEN、AFB超标率分别为38.8%、15.2%、2.7%,FB和T-2无超标。玉米:DNO和ZEN污染严重;麸皮、小麦、大麦:DON污染;DDGS、蛋白粉:DON和ZEN严重污染;米糠污染程度较轻;豆粕无超标。

  9、奥特奇2-15年报告。103份玉米及副产品样品,每个样品平均检出7.9种霉菌毒素;96%污染至少6-9种霉菌毒素,4%污染10-11种霉菌毒素;FB和DON污染最为严重,100%的样品中检出两种;99%的样品污染了ZEN。

  10、我国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的总体态势。饲料及原料污染情况整体严重,污染率近100%;多种毒素混合污染是主要的污染形式;DON和ZEN的污染率和超标率最高;AFB和T-2污染率较高,但超标率不高;养殖业应关注ZEN、DON和AFB这三种霉菌毒素。

  11、AFB对猪的危害:黄曲霉毒素对胚胎的致死率高,致畸性强,导致胚胎早期死亡被吸收、流产、弱仔,从而降低繁殖效率。

  12、霉菌毒素危害的特点:①普遍性,在谷物生产、储藏、加工阶段均已被感染,尤其是玉米;②隐蔽性,感官难于判断,除非已发生颜色、气味等变化,隐蔽型毒素常规方法无法检测;③微量性,低剂量即可导致畜禽疾病;④蓄积性,如ZEN和OTA不易排出体外,会在体内积蓄达到中毒剂量;⑤协同性,混合污染,协同作用,加大对畜禽机体和生产性能的危害。

  13、霉菌毒素检测流程:料堆→取样→次分样→研磨→提取→制备→前处理→仪器分析→结果解读。

  14、霉菌毒素检测技术主要可分为两类:①仪器分析技术,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色质联用等。②免疫快速检测技术,酶联吸附免疫分析和侧流免疫分析法。

  15、霉菌毒素防控措施:①饲料及原料的生产、储藏、加工和运输的特点决定了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污染不可避免;②霉菌及霉菌毒素的防控不能截然分开,良好的预防措施和操作规范可有效的降低污染率和污染程度;③防控霉菌毒素主要措施是做好防霉和脱毒两个环节。

  16、霉菌毒素脱毒剂发展方向:①开发新型吸附剂和改性技术,提高对非(弱)极性毒素吸附;②加强微生物脱毒技术研究,重点选择动物有益菌作为筛选对象;③发展其他脱毒方法:生物技术如培育抗性植物、中草药、纳米硒制剂、蛋氨酸等;④开发高效复合脱毒剂产品。

  17、对策与建议:①建立全国霉菌毒素污染本底数据库,完善监控计划;②加强毒素代谢、毒理等基础研究,尤其是猪鸡牛;③重点关注隐蔽性毒素和多种毒素混合污染;④探讨如何制定多种真菌毒素共同污染状况下的安全限量水平,完善霉菌毒素限量标准;⑤良好的生产规范可有效降低霉菌毒素污染;⑥开发多目标物、高灵敏、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技术。⑦开展高效霉菌毒素脱毒技术研究。